-
友情链接:
杜甫五律《征夫》读记
(小河西)
此诗作于广德元年(763)冬。时吐蕃正围攻松、维等州。为抵御吐蕃,蜀地征调民夫。松、维等州战事不利,杜甫担心整个蜀地安全,也忧心自己未来。【《旧唐书-高适传》:“代宗即位,吐蕃陷陇右,渐逼京畿。适练兵于蜀,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。师出无功。而松、维等州为蕃兵所陷。”】松州失陷时间为广德元年十二月底。
征夫(杜甫)
十室几人在?千山空自多。路衢唯见哭,城市不闻歌。
漂梗无安地,衔枚有荷戈。官军未通蜀,吾道竟如何?
征夫:出征战士;离家远行者。《何草不黄》(诗经):“哀我征夫,独为匪民。”郑玄笺:“征夫,从役者也。”《归去来辞》(东晋-陶潜):“问征夫以前路,恨晨光之熹微。”
路衢(qú):四通八达的道路。《说文》:“衢,四达谓之衢。”《公羊传》宣公十二年:“庄王伐郑,胜乎皇门,放乎路衢。”《赠白马王彪》(魏-曹植):“鸱枭鸣衡轭,豺狼当路衢。”《后出塞》(杜甫):“边人不敢议,议者死路衢。”
漂梗:典“泛梗”。《战国策-齐策三-孟尝君将入秦》:“桃梗谓土偶人曰:'子,西岸之土也,挺子以为人,至岁八月,降雨下,淄水至,则汝残矣。’土偶曰:'不然。吾西岸之土也,土则复西岸耳。今子,东国之桃梗也,刻削子以为人,降雨下,淄水至,流子而去,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。’”后以喻指漂泊无定所。《浮搓》(唐-骆宾王):“似舟漂不定,如梗泛何从?”
衔枚:衔枚于口中(以防喧哗或叫喊);闭口不言。《周礼-秋官司寇第五-衔枚氏》:“衔枚氏掌司嚣。国之大祭祀,令禁无嚣。军旅、田役,令衔枚、禁嚣呼叹呜于国中者,行歌哭于国中之道者。”《九辩》(屈原):“愿衔枚而无言兮,尝被君之渥洽。”《史记-高祖本纪》:“秦益章邯兵,夜衔枚击项梁。”
荷戈:扛着兵器。《北庭贻宗学士道别》(岑参):“荷戈月窟外,擐(huàn)甲昆仑东。”《追昔行》(唐-薛逢):“一朝嫁得征戍儿,荷戈千里防秋去。”
【大意】十户人家能有几人还在?没有人居,纵有千山也是徒然多。大路上只见哭泣者,城市里听不到欢乐的歌。如同漂梗没有安定之地,口中衔枚肩上荷戈。官军没有联通全部蜀地,如蜀地不保,俺以后该归何处?
【诗意串述】这首诗前二联写大环境。先是安史之乱继之吐蕃入侵,多年战乱,十户九空,空余千山。街上惟见哭者。城市没有歌声。三联写征夫。他们如同漂梗没有安居之所。他们口中衔枚肩上荷戈出征戍边。末联写感想。西山战事吃紧,官军未能击退吐蕃。如果蜀地被吐蕃占领,俺该归向何处?(征夫首先指衔枚荷戈的战士。一旦战事失利,蜀地被吐蕃占领。自己又要远行。征夫也指远行者。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